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考研信息-政治英語 > 考研政治培訓 > 考研政治真題
第五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考點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資本主義萌芽于14世紀末15世紀初,其途徑: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一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考點2資本的原始積累
資本原始積累,是指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其主要途徑: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土地;一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考點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十七、十八世紀英、法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產業(yè)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空前發(fā)展,最終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考點4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xiàn);一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键c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1) 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①使用價值是指商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反映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②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體現(xiàn)生產者之間的一定社會關系,是商品特有的社會屬性。③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2) 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①使用價值和價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②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
(3) 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qū)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①具體勞動即有用勞動,生產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形成商品價值。②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二重性,它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提示: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考點6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考點7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提示:商品價值量以簡單勞動為尺度計量,復雜勞動等于多倍的簡單勞動。復雜勞動轉化為簡單勞動,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發(fā)實現(xiàn)的。
考點8價值形式的發(fā)展與貨幣的產生
商品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以及貨幣形式。
貨幣的產生使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發(fā)展成為外在的商品和貨幣的矛盾。
提示:貨幣的產生并沒有也不可能解決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
考點9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基本職能。
考點10價值規(guī)律及其作用
(1) 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原則進行。
(2) 價值規(guī)律表現(xiàn)形式: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自發(fā)波動。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是一致的。
(3) 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①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②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③調節(jié)社會收入分配。
(4) 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調節(jié)作用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①導致壟斷,阻礙技術進步;②引起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③調節(jié)失衡,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考點11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是商品經濟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考點1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余價值論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
(2)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考點13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與馬克思創(chuàng)造勞動價值論的時代相比,當今社會經濟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必須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第一,深化對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馬克思重點考察的是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性勞動。當今時代,生產性勞動還應包括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服務性勞動。
第二,深化對科技、經營管理人員在價值創(chuàng)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馬克思重點研究的是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當今社會,科技、管理等腦力勞動,在價值創(chuàng)造中起著重要作用。
第三,深化對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價值創(chuàng)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要堅持馬克思關于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的基本觀點,同時要充分肯定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價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深化對價值創(chuàng)造與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價值創(chuàng)造是價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礎,但價值分配不僅取決于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分配首先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決定的。
考點14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
①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支配;②勞動者一無所有,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勞動力價值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提示:(1) 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
(2) 勞動力成為商品,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新階段。
(3) 資本家購買的是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考點15勞動力商品的特點
(1)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由生產、發(fā)展、維持和延續(xù)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其構成包括維持勞動者本人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和勞動者接受教育、訓練的支出費用三部分。另外,勞動力價值的構成受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制約。
(2)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能夠創(chuàng)造比勞動力本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考點16貨幣轉化為資本
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商品,能夠獲得剩余價值,貨幣也就轉化為資本。
考點17私有制和所有權
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最具有根本意義的問題。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是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歸誰支配,并憑借這種所有和支配實現(xiàn)生產和獲得剩余產品(利潤或超額利潤)。法律意義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法律原則決定的。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即所有權。
考點18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勞動者則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實質: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雇傭工人從事勞動,占有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zhàn)考研,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資料包括心理學、教育學、漢碩等專業(yè),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yè)資料。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fā)放,如果沒有解決,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習室”微信公眾號投訴。
來頂一下 |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chenyunf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