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
一、有關概念和背景:
教學過程:指通過師生相互作用,使學習者的行為朝著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方向,產(chǎn)生持久的變化的過程。
教育目標群體系:教育目標→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作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也稱行為目標)。
泰勒,當今學習(或行為)目標之父。
二、教學目標的心理功能:
㈠啟動功能;㈡導向功能;㈢激勵功能:激勵作用=效價×期望;㈣聚合功能三、教學目標的選擇標準:
?、賰r值性標準:指目標對于需要滿足的意義;②可能性標準;③低耗性標準;④豐富性標準;⑤就高性標準。
四、編寫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馬杰,1962年,《程序教學目標的編寫》提出學習目標三要素:
?、逭f明具體的行為;(做什么)。
㈡說明生產(chǎn)上述行為的條件;(怎么做)。
?、缰赋鲈u定上述行為的標準;(做得如何)。
改進的學習目標描述:(A,B,C,D模式學習目標)。
?、倜鞔_教學對象;(Audience)。
②通過學習后,學習者應能做什么,即行為;(Behaviour)。
?、凵鲜鲂袨樵谑裁礂l件下產(chǎn)生,即條件;(Conditions)。
?、芤?guī)定評定上述行為的標準;(Degree)五、教學目標的具體編寫方法:
㈠對象與行為描述:
行為的描述應具有可觀察特點;描述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動賓結構短語。
?、鏃l件的表述:
條件是指學習者表現(xiàn)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等因素。
包括:①環(huán)境;②人;③設備;④時間;⑤信息;⑥問題的明確性。
㈢標準的表述:
標準是指作為學習結果的行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據(jù)。(標準要具有可測性)。
六、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一般將教學目標分類為:認知的情感的、心因動作的㈠認知的教學目標分類:
1.知識(了解、對信息的回憶);2.理解(用自己語言解釋信息);3.應用(將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4.分析(分解知識,找出之間的聯(lián)系)5.統(tǒng)合(將各部分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整體);6.評審(根據(jù)一定標準判斷)。
?、媲楦械慕虒W目標:
柯拉斯沃的分類法:情感的教學目標五個程序1.接受;2.反應;3.評價;4.組織;5.價值的性格化。
?、缧囊騽幼鞯慕虒W目標1.整個身體的運動;2.協(xié)調(diào)細致的動作;3.非語言交流;4.言語行為。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zhàn)考研,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資料包括心理學、教育學、漢碩等專業(yè),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yè)資料。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發(fā)放,如果沒有解決,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習室”微信公眾號投訴。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zxh5516 )
關注公眾號
送心理學大禮包!
點擊在線咨詢
010-8646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