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育學考研-專碩(全日制教育碩士) > 全日制教育碩士考研經(jīng)驗
本文源自學生投稿,為學生真實考研經(jīng)驗,勤思首發(fā),轉(zhuǎn)載請申請。
導語
還沒考上之前就幻想過自己考上的場景,但其實當事情真正發(fā)生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高興也只不過三分鐘,剩下的更多的是迷茫和壓力。寫這些倒并不是說為了打擊學弟學妹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只是你得認識到考上研真的不是萬事大吉了,這只是終身學習生涯中的一部分,考上研是你從一片湖跳到了另一片海,會接觸到更多的機遇更多的誘惑。說這些是為了提醒學弟學妹們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考研,因為并不是所有考上研的人都過著千篇一律的學習生活的,所以你會過著充實又愉快的還是忙碌卻乏味的、抑或是空虛又苦澀的研究生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考研動機。
考研動機
考研的動機大家都不同,但有一點一定是所有考研人都有一顆不安于現(xiàn)狀的躁動的心。就單單對于考研這場考試來說,考研動機無論高尚還是低俗、正確還是錯誤,只要足夠強烈,那就足以支持你到考研結束。比起那些因為考研動力不足而在中途就放棄的小伙伴來說,能有足夠強的動力支持你到考研結束其實是件好事。
但是現(xiàn)階段的我認為,不管因為什么而選擇考研,請你一定要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個動機,就是做學術。研究生,顧名思義是做研究的,不要過于相信網(wǎng)上介紹的那些學碩重理論,專碩重實踐。其實,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都是一個路子走的,導師選人的時候都是看你身上是否具有科研能力及潛力。做學術是一個研究生最日常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學弟學妹們在思考自己考研動機的時候能想想是否有為了做學術這一點。
考研經(jīng)歷
下面說說每個考上的人都最有話說但其實又最沒意思的考研經(jīng)歷,因為真的太因人而異了。我的方法:大方向跟著勤思走,小步驟自己定。勤思給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課程和講義,更重要的是一種考研的復習節(jié)奏以及那種找到了考研團隊的氛圍,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勤思的課程分為基礎班、強化班和沖刺班,VIP班的話還會有拔高課,每個階段都各有側(cè)重,老師講解的重難點也會一步一步地加深,配套講義更是符合每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基礎班精細,強化班精準,沖刺班精煉。跟著勤思的講義走就省掉了很多查找、整理的時間,讓復習的時間能更高效。每個報班的同學都會有一個課程顧問老師負責日常的答疑解惑以及各種學習問題。
我的老師是鄭蛟老師,真的宇宙無敵超級認真負責的,現(xiàn)在想起來就是特別感謝!暑假的時候我學習有點松懈了,鄭老師就讓我每天去他那里打卡,又催促我制定好第二天的計劃,第二天晚上再打卡,就這么一直過了一個暑假。后來臨考了壓力大,鄭老師又給我做了心理輔導,讓我心定下來一點,沒那么焦躁了。還有我的輔導員小輝輝,業(yè)務精通、又善解人意,在專業(yè)課內(nèi)容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這一路下來的感覺就是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勤思一定會在。這種陪伴跟與研友的每天相見、與父母的常常掛念都不一樣,是一種安心的存在,就好比你每天回家都根本不用擔心你的家會不見,因為她就一直在那。
下面說說我個人的學習安排。專業(yè)課是能不能考上的決定因素,最重要。到考前為止,我把333背了大概有5遍。我是從4月份開始看教材,結合視頻課和講義,第一輪的結束時間是7月底,大概就是對所有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和印象。第二輪就是背書了,是那種一字一句地背,很精細地背,這樣把所有過一遍大概已經(jīng)是10月初了,這一遍是最痛苦最煎熬的,加上時間又是暑假,所以一定要控制住寄幾。
接下來是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再背一遍,11月中旬到12月10號左右再背一遍,10號到20號、考前兩三天都分別再背一遍。其實到最后也就是快速地過框架,因為已經(jīng)比較熟了,看到知識點就知道在說什么,所以兩三天就能過完一遍。對于教育學的學習要不要做筆記這件事,還是因人而異。我學習特別不喜歡理筆記,那種抄書般的筆記我覺得浪費時間。我在開始準備考研的時候買的那幾本筆記本,到現(xiàn)在還是新的(真的還好勤思都有理好的講義)。但像我這樣完全不做筆記的同學應該還是少數(shù),大部分同學可能邊寫邊學比較容易記得住吧。
結語
對于考研這場考試來說,如果你有自己的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安排,那一定是好事。但如果你像我這樣自制力不太強,偶爾又會犯犯迷茫的,那就跟著勤思走,畢竟勤思做了這么多年,這口碑也不是吹的,你試試就知道了。最后,??佳谐晒?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fuxiao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