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育學考研-學碩 > 教育學考研經驗及復習指導
勤小思帶給考研黨們2018年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專業(yè)王同學的考研經驗及其心得體會~有需要的小伙伴們看過來~
勤小思不透漏給考研寶寶們學長學姐的個人信息噢~
從大學進校之前就確定了要考研,作為三跨的二戰(zhàn)考生,經歷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17年一戰(zhàn)敗的慘烈,僅僅剛過國家線的成績給了我當頭一棒。從小到大,學習考試從來不是我所需要擔心的事情,一路順風順水。而這次的失敗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從來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17年的六個月的時間,我很“努力”,但是卻沒有付出全部的努力。每天看似過得很辛苦,一直在復習,但是卻沒有效率。每次跟父母說起的時候,都是在說今年考不上大不了二戰(zhàn)。
然而,真的二戰(zhàn)了才知道二戰(zhàn)的辛苦。一戰(zhàn)所要面對的壓力僅僅是復習這一件事情,但是二戰(zhàn)就更多了。我是脫產在家復習,從六月畢業(yè)就呆在家里復習,周圍的同學、朋友工作的工作,讀研的讀研,出國的出國,感覺自己像是與整個世界脫節(jié)了一樣。想要二戰(zhàn)成功的愿望更加強烈,壓力就更大了。所以,千萬不要想著二戰(zhàn),既然可以一次成功,為什么要多浪費一年的時間去面對更大的壓力呢?
初試結束后的一個月過得還算輕松,沒有太大壓力,但是從初試成績查詢開始,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初試成績查詢是在下午五點,查到成績之后我把自己關在臥室里哭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排名,僅成績都達不到去年的復試線,哭完之后就想著要調劑了。但是第三天晚上因為華東官網出現問題就查到了排名,第二名的位次讓我松了一口氣,可以進復試了。但是復試名單中所有人的成績差距都很小,復試同樣十分激烈。復試結束第二天出結果,第二天從一大早就開始不停的刷官網,直到下午三點多才出了結果,然后才安心。
關于初試的復習經驗可以分享一下,也希望可以讓大家少走彎路。一戰(zhàn)的時候開始的很早,三月份就開始了,但是沒有規(guī)劃,想看了有時間了才去看看書,真正全身心投入是在八月份。二戰(zhàn)是從七月份開始的,也不算早。個人覺得雖然不在于復習時間的長短,但是早復習總是好的。
關于時間規(guī)劃和分配方面,每個人情況不同,但是規(guī)劃好了就要堅持,我個人習慣將一個月每天所要完成的任務全部都列出來,一項一項完成。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相應的內容,不論看書,或者是做題,堅持兩三個星期就會形成習慣了。每個科目都要顧及,但針對自己的薄弱科目可以在前期花費精力進行彌補,不要拖到最后。一戰(zhàn)的時候,將太多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英語上,導致專業(yè)課和政治考的一塌糊涂。二戰(zhàn)時,七月到十月我就將大多數時間用在專業(yè)課上,彌補自己的不足,到十一月十二月的時候再將時間重新分配。
政治:
政治是我最薄弱的一科,盡管二戰(zhàn)花費了更多的精力,但仍沒有任何效果,所以也沒什么好的經驗分享。
英語:
我本科是商務英語專業(yè),自己的英語水平還不錯,在一戰(zhàn)時耗費了很多時間在英語上,二戰(zhàn)就沒有將重點放在英語方面。我復習英語的策略是以真題出發(fā),一套真題做一個星期以上。第一天按照正式的考試進行模擬,之后每天全文翻譯分析一篇文章,包括完型、閱讀、新題型、翻譯,將不會的生詞標出來,翻譯每個句子,研究每一個問題所考察的方面,分析出錯的原因。我是用了筆記本,左邊是抄寫下來的原文,右邊則是翻譯和分析。一戰(zhàn)的時候將05-12年的全部做了一遍,這樣是比較細致,但是很費時間和精力,每天都要三四個小時,所以可以在網上找到真題,進行打印,這樣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因為一戰(zhàn)時做的細致,所以二戰(zhàn)的時候就每天做一套真題練手,再花一天的時間分析研究錯題。
專業(yè)課:
作為跨考生,專業(yè)課是很重要的,一戰(zhàn)的時候因為忽視了專業(yè)課,所以二戰(zhàn)的時候在專業(yè)課上花的精力最多。前期每天專業(yè)課的復習時間都在八個小時以上。首先必須要提到的是做題!!!必須做題,不是僅僅做選擇題,而是做主觀題。在背誦一兩輪之后就要開始做主觀題了,不要擔心答得不夠全面,只有寫出來,才能知道自己哪里不全面。其次,要列框架。教育學專業(yè)課考研,課本每本都三四百頁,市面上各種講義也都在五百頁以上,想要逐字逐句背過去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做到也是生硬的記憶,當做題的時候是很難提取的。因此,要學會列框架,這也是我在集訓中獲得的最寶貴的經驗。將知識條理化更容易理解記憶,做題時也可以更快提取。再次,學會分配精力。教育學中包含了五個科目,每個人所擅長的科目不同,所以在時間精力分配上要多加注意,我個人在教研和中教史方面掌握的較好,所以在這兩門課上花費的時間就會少一些,復習的進度也會快一些,但是在其他科目上復習進度就會放慢一些。最后,要做???。模考不僅僅是做題,還在鍛煉自己的心態(tài)和時間分配,多加練習之后,上考場才會更從容。我從十二月開始,每天都會做模考,可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題目,但是可以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畢竟,正式考試的時候不一定所有的知識都是你所熟悉的。
復試之前其實很迷茫,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從年后開始準備復試,正月十一去北京參加的復試培訓,去之前復試專業(yè)課四本書只看了一本半,然后就準備了自我介紹和一些可能的問題。模擬筆試的時候,看到題就蒙了,200分四道論述,兩道題完全不會,當時就感覺完了,什么都不會,復試怎么辦。下午的面試沒有很大的問題,給了我一些信心。在第二天的培訓讓我對復習的思路也更清晰了。回家之后,繼續(xù)閱讀四本書,并且去找了所有導師是資料和近三年的論文,準備了所有可能問到的問題的中英文回答,最后認真制作了簡歷。重點強調簡歷,面試幾乎都是圍繞簡歷進行提問,所以簡歷要格外重視。筆試則強調知識的綜合應用。
回顧兩年的考研經歷,收獲了很多,偶爾的挫折會讓人成長,也會使之后到來的成功顯得更為珍貴。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fuxiaoming )